华中文苑
首页 » 员工天地 » 华中文苑
随笔丨露天电影----杨鸣
发布时间:2022-09-30     作者:xqf       来源:      分享到:

  上周五傍晚,自己前往河边散步,步行至宝塔社区一广场附近发现正在放映露天电影,但现场观影的人并不多,寥寥无几,作为曾经在乡村最受欢迎的文娱活动,现在竟是如此,不禁唏嘘不己,也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娱乐生活远没有如今丰富,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乡村的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一天劳动完后,筋疲力尽,吃完晚饭便早早休息了。孩子们学完一天课程后,放下书包便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里干农活,割猪草、提水、喂鸡、还要写家庭作业,每天的日子过得平淡无奇。偶尔听说村里要播放电影,犹如平静的湖面忽而泛起一丝波澜,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小孩则是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

  放映员通常是开拖拉机,拉着放电影的设备,到各村轮流放电影。放电影的场地,通常是在村部,学校操场,或是比较空旷的地方,我们村基本都是在村部,因为村部前坪刚好有两根电线杆子,正好用来挂电影幕布,场地也比较宽敞。

  每到放电影的日子,男女老少早早吃过晚饭,动作麻利地洗澡、换衣。然后,老人拄着拐杖,父亲背着着幼儿,母亲牵着四五岁的孩子,青少年则呼朋引伴,一路欢笑向村部奔去。路程远的徒手赶路,路途近的带着板凳或椅子,到达后纷纷抢占有利位置,也有隔壁村赶来的,迟到没有位置的,则站着或骑在周围墙头观看。

  不一会儿,银幕对面就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年老的坐在小凳子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摇动扇子;中年妇女抱着吃奶的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驱赶孩子身上的蚊虫;年轻的姑娘们,一个个穿的花枝招展,远远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露水味,她们在一起窃窃私语;最活泼的还是那些孩子,他们围着银幕追逐打闹,当看到银幕上照出自己的影子,兴奋得蹦蹦跳跳。

  夕阳渐渐隐去,夜幕终于悄悄降临,电影终于要开播了,人群中嘈杂的声音渐渐安静下来,人们很快由聊天模式转换为观看状态,迅速进入电影情节里。

  一场露天电影,一般要播放两部片子大约三至四个小时。我的脑海里还能记得当时一些电影名称,如《地道战》《南征北战》《血战台儿庄》《闪闪的红星》《少林寺》等。每一场电影,大都看得津津有味、十分入迷。观影中,很多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表情、动作不断变化,时而悲哀抽泣,时而咬牙切齿,时而为主人公担忧,时而由衷地喜悦,时而欢呼鼓掌,完全沉浸在电影剧情中不能自拔。所以当电影结束后,人们都还迟迟不愿散去,直到看着所有字幕播放完毕,银幕暗下来,才慢慢离场。

  一场电影结束,电灯打开。观众呼儿唤女,准备回家。人们打开手电筒,兴奋的谈论着电影情节沿着乡村弯曲的小道,向四面八方逶迤前行。一束束手电筒光亮在黑暗中来回晃动,形成一条条长长的巨龙。

  露天电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缓解了人们劳动的疲倦。由于那时放映的影片大多数是革命战争片或武打片,所以在孩子们心中,解放军坚不可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种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塑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素养。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露天电影基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和电脑中的影视软件以及各种影院。露天电影在渐渐消失,随之而消失的还有那个曾经热闹非凡的乡村,以及再也寻找不见的童年光阴。

  露天电影带给我们过年般的欢乐和美好的幸福时光,如今,已经变得那么遥远,那么模糊,那么触不可及,而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只有那残存、淡淡的乡愁和怀念,以及一种刻骨铭心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