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文苑
首页 » 员工天地 » 华中文苑
感动官亭
发布时间:2015-11-11     作者:xqf       来源:      分享到:

突然间,提起笔来,在这样的深夜,想写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

想写一个叫官亭的小镇,和这里一群炽热真诚的人们。

是烟雨迷蒙的江南么,带露的润着胭脂色的桃花,站成一顷的波涛,翻腾着,夹杂着清新的气息,铺面而来。

让你雨中微微润了双眼,震湿了睫毛。欢笑声从树林深处传来。一群人因为文字的缘分,此刻,相聚在一棵开满桃花的树下。

佛说,我和你的缘,是思念了五百年的一次盼望。于是感动,在这样的雨中,夹着一碧的波涛,奔腾而来.......

1

跟着《三人行文学社》的朋友,3月29日,到临澧县官亭,一个美丽的乡镇采风。

听闻昨夜,社长刘宏波凌晨三点起床。是不是担心这一夜的大雨清扰了明日的行程?7点钟,社里一群主干就开始在新安碰头了。八点,石门,澧县,临澧三县文友到场。

雨一直下,隔着巨大的落地玻璃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终于还是出发了,也许,正应着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幸运的是,打着伞的文友,却因为雨,领略到了另一种风情和魅力的官亭。

2

站在官亭水库的大堤上看水。撑一把伞,穿着红色的春衫。因为雨么,这个小小的人儿,心里泛起了莫名的春愁。或着这一湖迷蒙的烟雨。

水净人空,此时已悄然无声。对面春山隐隐,有民屋一舍,桃林若现。世外真的有桃花源么,还是我因为这一湖微荡的春水,脱了尘俗,向往那另一个空明无忧的世界?

3

木刻山上很陡,我穿着一双高跟鞋,有些的吃力。有一伙人因为雨已坐车到达了山顶。到底是上去还是不上去?因为晕车的缘故,有些的恍惚。慢些行,慢些行吧。同行的宋庆莲对我说。

和宋姐姐谈话,每每都是一次精神上的鼓励。宋姐姐是临澧县一位朴实的农民作家和诗人。

最近她完成的一本儿童文学《米粒芭拉》,已获得全国儿童优秀读物奖。我问宋姐姐,为什么你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呢?她说,因为喜欢吧。喜欢诗歌,喜欢自然,喜欢自己有一颗水晶般的童心。

一路走,一路说,汗水或着雨雾濡湿了衣衫,我扭过头,看着四十多岁的女诗人,红扑扑的脸,大而有神的眼睛,笑起来,像雨雾里的盛开的一朵春花,纵有风雨,仍然执着,坚定。

那一刻,我的心有微漾扫过,有信念祢生。山上的路还不知有多远,走了一道又一道,刚才疲惫和犹疑的心没有了,反而沉静下来,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

是因为这难得一见的雾景么,还是刚才树林深处的那一座小木屋吸引了我?小木屋被一亩湿漉漉黄灿灿的油菜花簇拥着,屋顶上青烟缭绕。隔着雨帘,抖生仙气。上前去探寻,似无人影,也许主人这会真的出门了。

像唐诗宋词里的一幅画,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了。唯美,空寂,静好。继续在路上走着,赏花,赏树,赏一山的云海苍茫。待我欲寻我的朋友,发现,已无踪影。尽头却是白雾缥渺,云深不知何处。

4

这哪是敬老院啊,如此的宽敞舒适。像大学里的宿舍。整洁的庭院,有花儿开放。走廊上七七八八,坐着一些休闲的老人。一中覃老师说,阿慧,来来来,猜猜这位老人多大年纪。

奶奶竟然有九十了,站在宿舍的门口对我微笑。背不驼,腰不弯,精神矍烁。留下一脸惊诧的我。屋里坐,屋里坐。奶奶对我说。口渴的我向奶奶讨水喝。话没说完,奶奶牵着我的手三步并两步来到房里。

房里可真干净啊,淡红色印花的被褥平整的铺在床上,窗户是开的,空气新鲜。还有淡淡的香味。床头边上的小桌子上有一排热水瓶。我注意到了桌上还摆了一盆绽放的紫罗兰。只记得观察房间了,正准备倒水。没想到奶奶动作比我还快,一下子提起了水壶,哗啦哗啦给我倒了满满一杯水。

有些惭愧,连忙地谢谢九十岁的奶奶。奶奶又牵着我的手,要到另外一个房间闹磕。不知道为什么,手心贴着老人的手,说不出的温暖,像是小时候我的奶奶牵着我去玩耍。因为时间的关系,刚坐定,他们催着要走了。所以没有与老人深聊。走到门口,奶奶送到门口。那一双清亮的眼睛满含不舍。我也微红了眼,跟奶奶说再见。下次定会来看她,多跟她们说说话。

是啊,黄昏日暮里的岁月,不盼吃不盼穿,就希望有人在你身旁,多跟她说说话。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孝顺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会经常回去看你们的老妈妈吗?

坐在车上,离开官亭敬老院,不知为什么,心还是哽咽着,还有一许深深的歉意。

5

从官亭的观音庵走出来,手上拿着一份印刷精美的《心经》。回去的第二天,有日光的午后,我坐在一棵树下,连着音乐轻声诵读。王菲的《心经》,声音质感清润,每一个音韵,如磬如洪钟荡起。

那一刻,尘世里所有的积怨放下,象空气的尘埃,从满天飞扬的世界里,点点下落,应该谢谢观音庵的知远师傅,这个面带微笑,纯善和美的女师傅。那天下午给我们一堂生动的开示。

何谓佛,佛是慈悲,佛是智慧。当年释迦牟尼从皇宫里走出来的时候,一路目睹生老病死伤亡者,心怀困惑。深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不能安慰心中疑问,又看到身无一物的沙门手持钵体从门中走过,神态安详。于是释迦牟尼舍弃太子王位,一心求道。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七天七夜顿悟,成佛。之后开始传教布法。把大智慧传授世人,普度众生。谈佛的时候,知远师傅神色祥和。在场的我们也如受莲花,洁静贯体。

有人问及出家理由,她微笑的说,深感佛教智慧深远,用心学习,普度众生。她跟我们谈起《心经》,说这是一本智慧中的智慧书。短短2百多字,启迪心智,度世人苦难。对于《心经》,以前我也曾听过一个故事。台湾著名诗人许悔之,身处困惑无以自拔,欲超度红尘,了结人世。在他行动的前一个月,一位朋友送来一本心经,要他翻译。

许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竟然内心困惑全解,最后打消自杀念头。最后,全身心研究禅学。带着这样的疑问,树下,我轻声诵读《心经》。心若洪门洞开,心里以前积存的疑问也像找到答案。

原来,我所经历的那些无聊,痛苦,愤怒,嫉妒,恐惧……都不是白白煎熬。我更为的了解自己。无论走多远,最终会回到自己心中。原来,一切苦难,快乐皆是自心而起。

你的心贪婪了吗,你的心执着了吗,你的心嗔怪了吗?那红尘里一切的光怪陆离的幻象,都是心自起。怨不得别人,起点是你。

印度休禅的人中曾流传着四句名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发生的事。"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这些都是人生的大智慧,没有一颗静如止水的心,是感悟不到的。

不贪,不痴,不嗔。心自会静如止水,定了,慧也自然出来了。它能助你狂澜而不倒,泥淖里生莲花。

就像心经所云:“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心无恐怖”。

无恐惧者,加持一份洁净和善为,人生自会圆满,光明。

那天下午,树下光影婆娑,合上《心经》,闭上眼睛,努力的享受这安详的一刻。那一刻,我心静如水,那一刻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