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华中公司第一届人才科技大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11-11     作者:admin       来源:      分享到:

科技引领、人才驱动

努力打造“清洁生产、绿色经营、可持续

发展”的一流发电企业

--长安电力华中发电有限公司第一届人才科技大会工作报告

(杜君文 201510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长安电力华中发电有限公司第一届人才科技大会,这次会议是在集团公司第四届科技表彰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胜利闭幕、电力市场改革和“十三五”开局之际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两年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先进典型,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大会精神,分析公司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公司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安全立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为统领,全面推进公司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工作,为打造“清洁生产、绿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发电企业提供扎实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下面,我做公司科技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科技引领,人才驱动,努力打造“清洁生产、绿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发电企业》。

第一部分 回顾创新成果总结工作经验

2013年至2014年,公司全体科技工作者主动适应发展形势,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公司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在制度上规范。公司成立之初即制定了《科技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多项科技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执行董事、总经理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和有关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专业科技管理机构,在机制体制上确保了公司科技工作规范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

二是在体系上完善。构建了“纵向管控、横向协同”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在管理流程上,建立了以集团公司科技工作“面向市场、服务产业、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顶层设计为依托、控股公司为产学研主体、华中公司集中科学管控的科技创新纵向管控体系,即各控股公司以项目申报、自主研发、资金投入、实施管理为主,华中公司以项目论证立项、资金管控、项目验收和培训服务为主的科技项目运作机制;在技术推进上,建立了引入外部机构作为公司科技创新合作单位的横向协同机制,定期与西安热工研究院、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西安艾贝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制造厂家进行密切交流,及时获取电力科技前沿信息,及时协助公司诊断、解决科技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三是在行动上推促。在集团公司“一个决定、一个意见、十个办法”的科技制度体系下,公司今年又扎实开展了“科研项目管理规范年”活动。一是组织各控股公司深入进行集团科技制度宣贯活动;二是对各控股公司所申报科研项目认真立项论证,形成了四项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和十项华中公司重点科技项目;三是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密切跟踪指导,严控资金使用关,规范科技项目的验收和鉴定程序,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科技项目顺利完成。

二、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公司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投入则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撑和保障。

两年来,公司科技总投入3.2亿元。重点科技项目包括:益阳公司#2炉新型湿法除尘器推广应用、#2机组通流部分优化研究与应用、#2机组凝汽器优化改造、#2锅炉再热器增加受热面改造、#3#4炉脱硝增容改造、燃料智能化研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20项;石门公司空预器脱硝适应性优化改造、脱硫增容研究与改造、脱硝改造等科技项目15项。通过以上科技项目的实施,公司机组安全稳定性大幅提高、能耗水平显著降低、环保指标达标排放、发电厂用电率居区域先进水平,阶段性地实现了建设本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科技创新型发电企业的目标。

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公司始终把科技进步与技术革新作为深入挖潜、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广泛开展了专业技术攻关和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3年至2014年,公司有三项科技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协会鉴定已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益阳公司“#1#2炉新型湿法除尘器研究与应用”项目,采用新型柔性静电除尘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燃煤发电机组烟气粉尘排放超标问题,经处理后粉尘浓度小于5mg/Nm3,达到了燃气轮机排放标准,因技术突出,效果显著,该成果成为国家能源局《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除尘推荐方案,已在全国范围的发电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微油煤粉点火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创性地利用分叉三通分配器技术实现了煤粉浓淡分离,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微油煤粉点火技术,600MW机组锅炉冷态启动用油由70余吨/次降到低于3/次,年节约费用2000多万元,该项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优化钢球配比降低磨煤机电耗”项目,通过优化钢球配比方案,提高了制粉系统出力,降低磨煤机电耗,仅益阳公司年节约费用750多万元。

2013年至2014年,公司取得发明型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益阳公司自主研究开发应用的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处理技术专利,全面解决了大型发电机内冷水PH值普遍超标问题,提高了发电机运行安全性,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潜力和推广价值。

2013年至2014年,公司共计发表科技论文23篇,在全国性行业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在湖南电力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DP-2000压差分析系统在磨煤机料位测量中的应用》、《益阳电厂水处理阴树脂复苏研究及处理》两篇论文荣获集团公司优秀论文三等奖,《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运维中的应用》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推进会暨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论文竞赛三等奖,《300MW火力机组微机型失步保护误动原因分析》荣获湖南电力技术论坛征文竞赛三等奖。

2013年至2014年,公司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创新活动,将QC质量管理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将科技项目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明确的QC质量管理单元,引导职工广泛参与。期间,完成60多项QC质量管理项目,采用合理化建议300余项,解决了内冷水铜离子超标、凝汽器真空系统严密性偏低、灰库料位不准和循环水系统杂物堆积等生产性难题80多项,节约生产成本2100多万元。益阳公司“QC科技创新管理助推企业‘两型’发展”课题获得了湖南省政府科技创新管理三等奖。

四、科技人才培育成效初显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先后组织公司本部、各发电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近150人次到上海外高桥电厂、国华宁海电厂、华能福州电厂等10余家国内一流发电企业调研取经,学习这些企业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创新、高效的管理方法;组织150余人次到西北工业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和创新思维培训;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参加电力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和各类科技论坛交流近350人次。通过外出“取经”学习,较大地触动了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原来固有的被动型科技创新理念,为催生科技人才的涌现,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2013-2014年期间,公司获评中电联中国电力创新专家4名、中国电力创新奖评审专家11名、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电力集团专家型人才30名、全国机电协会成员和湖南机电协会专家100余名。

两年来,公司斩获多项荣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示中)、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电力集团类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专利16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公司各级创新团队的集体智慧,饱含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公司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二部分 分析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创新机遇

当前,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严峻的形势赋予科技创新更多意义。在2014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使我国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落实和完善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分析研判当前总体形势,严格的能效环保政策和严峻的电力市场形势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国务院及三部委分别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从政策层面上大力推行更严格的能效环保标准,积极推进燃煤发电升级与改造, 2020年以前要实现供电煤耗、污染排放、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三降低”和安全运行质量、技术装备水平、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三提高”,以及打造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煤电产业“升级版”的目标要求。其次,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将带来发电企业命运的分化。9号文中放开电价和非公益性发电计划,使得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利用小时数和经营目标对象发生急剧变化,加之竞争异常激烈的电力市场形势,使得各发电企业未来的命运将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方面,高效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将迅速攀升,利润大幅增加,而能耗高的企业将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将直接面临需求差异多样化的个体,市场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企业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没有竞争力的发电企业将不被用户接纳,最终或是以政府发电计划度日,或是直接被市场淘汰。目前公司机组能耗指标、主要污染源排放指标和安全现状较政策目标要求和市场快速响应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发展重任在肩,形势催人奋进。回顾两年来公司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培养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技术研究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阶梯性和层次性,培养机制缺乏活力。

二是对建设持久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创新成果和专利大多为工程应用型,自主研发科技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则更少。

三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广大员工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成果与待遇未得到客观准确的体现。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破除阻碍,攻坚克难,始终坚持“安全立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激活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赢得先机、站稳脚跟、不断跨跃。

第三部分 统筹发展规划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行业发展形势,公司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安全立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为统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机制为保障,以集团公司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打造本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发电企业为主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努力将公司建设成“清洁生产、绿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全国一流发电企业。至“十三五”期末,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一批科技成果达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公司发展的目标。

根据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下一阶段,公司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当今世界各国企业兴衰史充分说明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作为技术密集型的火力发电公司,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严格的政策要求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切实认识到科技创新工作已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支柱。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差距,切实增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安全立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作为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公司始终保持旺盛的可持续发展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工作不能立竿见影,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有效运作,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决策科技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经费等重大问题,为科技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激发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大力营造团队和个人“激励探索、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创新氛围。各单位要对做出特殊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支持爱学习、善学习、能创新、会创新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创新成长、成才、成功。

二是要健全科技创新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措施。公司将制定并下达各单位年度科技创新项目任务书,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情况将与单位党政一把手绩效挂钩,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各单位的主体作用,定期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各单位要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定期组织召开成果发布和表彰会,有效促进创新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一是快速推进电力培训中心建设,引入外部专家、教授和科研工作者充实师资力量,打造系统化的技能人才、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二是大力推进集团公司电力工程中心落户华中公司,以电力工程中心为载体,引入电力工程研发和应用高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产业融合,大幅提升公司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水平。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植于推动中心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充分依托重点技改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培养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前沿、勇于开拓的各类领军人才,为解决制约公司在能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产学结合,有的放矢。通过加强与院校、研究所、制造厂合作,推动关键岗位、关键工艺、关键技术的掌握,协助公司诊断和解决生产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促进经济指标持续优化。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于改善人才结构。一是活化培训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二是优化人才结构,通过选招、竞聘等方式,大力改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年龄和知识结构,打造出一支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创新人才梯队。

四、规范科技项目管理、确保“十三五”科技规划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以强化制度落实为切入点,规范科技项目管理。各单位要完善细化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科技项目论证、立项、实施、核算、验收、鉴定、后评价、激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遵照科技发展的步伐高效运营和管理科技创新工作,有效提升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各单位要结合华中公司“十三五”科技规划和“节能减排行动计划(2014-2020年)”安排,提前谋划,科学布局,以重大节能减排科技项目为重点,以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式为导向,快速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与电力前沿技术接轨,强力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十三五”科技规划重大项目优质高效实施。

五、大力营造“全员创新”文化氛围

各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全员创新,持续创新。要大力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勇于超越、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是推进科技文化长廊和“荣誉堂”建设,让企业科技发展史永远铭记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二是大力推进科技项目攻关团队和项目负责人竞聘制,实行合同式管理,兑现奖惩。三是组织召开岗位技能大赛,让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大力推行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成长体系。五是建立华中公司专家人才库,树立科技人才的权威性、优越感。是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QC活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群众性创新活动,融入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组织评选和表彰,激发广大员工持久创新的动力和热情。“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通过科技人才的全面涌现,实现科技成果遍地开花。

六、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努力打造高效集约、融合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一是系统引领,互建共享。全面整合公司所属各单位生产、经营、科研资源,创造内部交流和展示的空间,让科技人才相互交流,让企业相互借鉴学习,不断提升企业人才和科技创新的“软实力”。二是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紧盯科技前沿,踏准科技发展步伐,保持科技创新工作与电力前沿技术的高效对接,努力实现公司“科技创新前沿化、市场响应快速化、生产管理高效化”目标。三是统分结合,分类推进。利用信息平台的集约统领效应,推动公司“五个平台”即“技术服务平台、电量营销平台、煤炭购销平台、资本运作平台、项目开发平台”的建设,结合专业自身特色,分类要求,协同推进,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努力推动公司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能力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让我们一道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安全立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伟大实践中去,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走向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