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疫情来袭,新冠肺炎病毒攻势之猛、传染性之强,迫使人们不得不待在家中躲避疫情。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不利的因素发展的同时,好的事情也在滋长。
新冠病毒前期迅速蔓延,日趋飙升的确诊人数拨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疫情好似魔鬼张开血盆大口,迅猛的向人类扑来。人们虽被迫窝在家中,却也享受到了难得的相守时光。
一岁半的女儿,正学说话。大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疫情,她总是在旁边学着大人的语气和表情,皱着眉毛,犟着鼻子,扭曲着脸部肌肉,依依呀呀说个不停,总逗的大家乐不可支。虽听不懂她说的话,但从她夸张的神态能看出,她能意识到大人在谈一个“大坏蛋”,也意识这个厉害的“大坏蛋”可能会伤害我们。
不得不出门购物更如奔赴杀场,还未出门,母亲一句接一句“戴好口罩”“不要和其他人靠的太近”“买完东西别兜圈,赶快回来”……的叮嘱,真如生离死别。购完物才进家门,母亲又前后跟着提醒“洗手”“洗手”“洗手”……又如驱赶洪水猛兽。这样没过几次,小女儿全面继承,学着母亲前后跟着出门采购的我和老婆不住“叮咛”,甚是滑稽。
窝在家里,最不无聊的要数小女儿。好奇的她不是拉着我一根手指,找宝藏的满屋翻,就是坐我旁边“研究玩具”。看到她的研究成果总让人哭笑不得,万向跑的生蛋小鸡,再也跑不动了;卡通佩奇玩偶,缺胳膊少腿支离破碎;姐姐的书成了她“艺术生涯”启蒙画本,各种线条抽象飞舞。但她更多的是坐在我怀里让我给他讲绘本。好笑的是,我念着给她讲,她依依呀呀跟着学,我唱着跟她讲,她吟吟语语跟着唱,我跳着给她讲,她也像一个舞者不停的翻着跟头,甚是欢乐。
她就像快乐的精灵,给我们无聊的居家生活填充快乐,编制美好。日复一日,我倒成了小女儿最好的玩伴,不知不觉超越她的母亲,成为她最粘的人。
疫情的阴影,逐渐消散。亲情的种子,逐渐生芽,从未发现的美好温暖人心。
终于挨到春暖花开,新冠病毒的凶猛之势得以遏制,复工的消息接重而至,街上的行人日渐增多。小女儿也能两个字、两个字的表达想法了。
我的生活也回归正常,上下班,带孩子,只是戴口罩成了日常。
一日,中午急忙出门赶班车的我,被小女儿急切的“爸爸,口罩”“爸爸,口罩”的叫声拉了回来,回头见她用力的向我跑来,手里拿着我放在沙发上的口罩。
戴上女儿送来的口罩,我一下陷入沉思,口罩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作为大人的我意识都松懈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让小女儿时刻牢记?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重于泰山”“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一切都是‘0’”……一条条安全标语瞬间充斥脑海,口罩不就意味着安全吗?新冠病毒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安全防护,戴好口罩,它也不是无计可施、偃旗息鼓吗!
那我的意识又为什么松懈了呢?疫情的明朗,武汉全城解禁,接上不戴口罩的行人,看似远离的新冠病毒等等,一则则安全信息一点一滴瓦解我的思想防线,侥幸心理窜上心头,口罩从不可或缺到可有可无,这不正是我们面对生产安全的态度演变历程吗!
那又是什么让懵懂的孩子时刻牢记呢?我实在想不出原由,我猜可能是爱。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自然因爱,孕育万物,万物因爱,子嗣相传,真不知还有什么能比爱的驱动力更持久更强大。如果真的是这样,国家日日宣传的生产安全,岂不是大爱,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太轻易得到而不珍惜。
如果安全是爱,我们的安全就是对家庭的爱,家庭和谐就是对祖国的爱,如此循环。
“爸爸,口罩!”多美妙的语言,虽简短,却充满爱意。
我想以爱的名义,安全的基石无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