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文苑
首页 » 员工天地 » 华中文苑
端午遐思
发布时间:2018-06-20     作者:xqf       来源:      分享到: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商店里、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粽子渐渐地多了起来。看见粽子,我禁不住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流传千古的《离骚》、《天问》,想起了那条承载着一段悲剧历史的汨罗江。是历史造就了屈原,是屈原成就了汨罗江。
公元前278年,听到郢都被秦国攻陷的消息,感到报国无门的屈原,满怀绝望地抱石投入汨罗江。一百多年后,一位和屈原有着相似境遇的杰出文学家贾谊,又来到了汨罗江边,面对滔滔江水,触景感慨,悲从心来,写下著名汉赋《吊屈原赋》。后人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汨罗江最繁忙的日子是农历五月。汨罗,是中国龙舟的发源地,那“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便是端午节的源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方的龙舟跟汨罗江龙舟一样源远流长,屈原和龙舟是汨罗人的骄傲!
“宁可荒掉一年田,不能输掉一年船”。汨罗江畔的小伙子们可以把最要紧的农活丢下,为的就是争到龙舟划手的差使。未当过划手的男人,算不上汨罗江男人;未当过划手的小伙儿,也难以赢得汨罗江姑娘的心!汨罗人划龙舟一般是一个宗族一条船,一条船上绝对不能有其他姓的人插入。哪一年的比赛,哪一条船赢了,哪一个宗族的人便要风光好几年。作为这个宗族的成员,在外的时候,腰总是挺得直直的,头总是昂得高高的。古时候,龙舟比赛结束后,得胜的宗祠要备两顶通红的花轿将龙头和棹夫抬回来;回到祠堂要将龙头祭在神龛上敬香、叩拜。晚上,村子里灯火通明,戏班子锣鼓喧天,全村欢庆,要热热闹闹两三天才歇息。如今,虽然没有了花轿,但得胜的喜悦依然不减当年,比赛赢船了,龙船要坐上大卡车,划手坐上大汽车,一路的鞭炮、一路的欢呼。回村的划手从乡亲们夹道欢迎的队列中,昂首挺胸走过去,俨然凯旋的战将庄严检阅军队似的荣耀!
如今,龙舟文化已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岳阳市每两三年都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国际龙舟节,十几个国家的龙舟队争相前来参赛。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选手齐聚南湖,三五天的比赛,岳阳城常常是万人空巷,美丽的南湖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南湖两岸,人山人海,龙舟看台上,到处挤满了争相目睹比赛盛况的观众。当组委会宣布龙舟节开幕时,鞭炮与礼炮齐鸣,烟花与白云争色。爆竹片片纷飞洒落,彩球朵朵腾空飞翔。威风锣鼓铿锵响起,声声锣鼓在空旷湖面随风扬起,逐浪传向远方。
在急促的进军鼓点声中,龙舟划手们一会儿身子前倾、棹子猛力后拉,一会儿如飞地提桨、再次干净入水。头从来就没想到抬起来,来不及看,来不及想,连气都来不及多喘,只觉得“咚咚”战鼓敲到了心里。个个挥汗如雨,棹子舞动成风,整齐而有力的动作宣泄着竞技的执着,这真是力量的绝美展现!戏水龙头傲然挺立,张扬龙须逆风张扬,条条蛟龙劈波斩浪,御风而行。300米、200米、100米……终点越来越近了。岸上观战的人们,有的敲响了锣,有的打起了鼓,有的喊破了嗓子,有的跺痛了双脚,幸福和笑容写满了每个人的脸庞……
龙舟演绎着千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气节,彰显着不屈的精神,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梦想。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人皆醉吾独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诗句,体现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爱国情怀。如此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足以让世世代代的百姓将他铭记。
转眼间,又到端午。如今的端午节的记忆里,还是儿时吃粽子的快乐。当我们剥开一层又一层煮成黄绿色的箬竹叶,粽白色的糯米便露了出来。包裹着亲情,凝结着民俗民风的粽子,是父母对我们满满的爱,充满着幸福的味道。回味着那包裹成四角形的小巧玲珑的粽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卜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