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人民网: 陕煤集团:构筑人才聚集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8-04-27     作者:xqf
      来源:      分享到:

近年来,伴随着陕煤集团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个专业门类广泛、梯次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集结。
“我们将按照党管人才、服务发展、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谈到。
按照这个思路,陕煤集团进一步健全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构筑人才聚集新高地。
考核:赛马不相马
“建立干部考核机制,凡事必考核,考核必兑现,”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曾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干部要习惯在各种考核排名的压力下工作。
“想要知道干得怎么样、问题还有哪些,干部现场述职,摆出成绩单,还要考核组现场点评,既点出“亮点”又开出“诊断书”,高下立判。”一工作人员谈到。
据了解,陕煤集团旗下拥有煤炭、化工、钢铁、电力等十多项产业,要将同一屋檐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统一进行考核排序,则需在目标分类上下功夫。结合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要求,陕煤集团先是根据功能定位,分设经营类(生产型与非生产型)、功能类、项目建设类的目标;同类指标体系再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结合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参考上年完成值与前三年平均值,设定基准值,并区分数量类、比率类指标;最后,明确完成值与目标值、基准值增减对比计分规则。通过靶向定位、基准对比,把不同行业的干部拉到同一尺度上进行评判。
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搭建体系、聚焦关键,标注评判干部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将效益指标、经济规模、实物量指标调整为重点考核效益指标,强调“补短板”总思路,增加“改革工作”专项指标,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在双百分制考核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经营业绩(70%)+管理工作(20%)+党建工作(10%)+安全否决的“四位一体”目标责任考核模式,突出经营业绩导向。为了化解显绩与潜绩的矛盾,在充分利用较为成熟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明确管他的领导和部门、他管的干部和员工以及相关的兄弟单位参与评价。通过五项综合测评,把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等隐性素养投射到衡量标尺上。
在干部中,陕煤集团主要开展追赶超越季度考核、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述廉考核评议等,按照《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奖励激励和末位淘汰实施方案》,在年度综合考评中,对综合成绩排序在前的所属单位正职和副职进行了奖励激励;对排名在后2位的所属企业正职人员、后3位副职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免除现任职务等处理,并下延一级安排工作,实行易岗易薪。在职工中,各单位分别开展了岗位绩效评价、三工转换、三功两素修炼考核等。集团所属的黄陵一号煤矿自2013年以来在职工中开展五星员工考核评比,每半年按照4%的比例评选表彰,并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已累计表彰优秀五星级员工400余人次。
通过多个层次、多维度分类设计考核指标,实现了对干部职工考核聚焦关键、有的放矢,将岗位变成赛马场,从上到下,让各类人才在赛场上跑起来,从“要我干”向“我要干”、从“做了”向“做好”转变。
陕煤集团还积极探索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才工作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实践路径。在14个混合所有制企业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子(分)公司实行人才备案制管理;在开源证券公司面向社会公开竞聘总经理,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煤炭交易中心、重装集团、新型能源等单位先后契约式聘任6名高级业务主管;在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负责人的选拔上,公开竞聘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激励:人人皆可成才
一名大学生在煤矿工作多年,会有怎样的收获?神南张家峁矿业公司综采一队机电技术员王志鹏给出的答案是:岗位创新创造价值十多万;十多个项目斩获神南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三项发明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几年前,当时还是技校毕业维修电工,对摸索改造、优化电气设备技术兴趣浓厚的王志鹏,与几个爱钻研的年轻人一起加入了大师工作室,从这个工作室孵化出的技术创新项目一经推出,立即被纳入创新名录,并在全矿进行推广,已创造价值超百万元。
说起探索成功之路,王志鹏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南矿业的人才激励机制,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企业的平台+工作的需求+个体的创造=成就。
技能大师工作室、班组技术攻关团队、大工匠工作室等平台,以职工姓名命名创新成果,兑现奖励和薪酬,不断完善人才薪酬激励体系,陕煤正不断聚合人才力量,打造发展智力引擎。
与此同时,通过自主招录,仅技术研究院就形成了博士60人、硕士203人的科研团队;对外引进院士6人、长江学者1人、具有国际背景的行业专家6人;在合作发展上,以“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和“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建成了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驻站合作院士6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5人,合作“千人计划”3人;与中科院和清华、浙大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技术攻关联合体。
“只要奋斗,就能闯出一片天,在黄陵矿业,我收获了文凭,从农民协议工变成了全民合同工,有了分房的资格,买上了越野车,更是成为了‘技术明星’,陕煤让每个人皆可成才!”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的严后水说。
培养:创建企业大学
晨曦微露,神南产业公司高翔已经在临潼光华学院的校园林间开始了晨读。作为陕煤思创1802-1煤炭班学员,从军训到课堂学习、激烈辩论、晨间无主题演讲,除了这些“规定动作”,他每天还要闻鸡起舞、秉烛夜读,用他的话来说:“要想在课堂和演讲中出彩,必须让自己像海绵一样吸收更多知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激活企业动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煤集团意识到技术人才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平台,企业可以靠“外来”;而管理人才必须通过实践培养,更多的依靠企业“内生”。2015年,在最“缺钱”的时候,陕煤集团萌生出一个“花钱”的想法——开办“陕煤思创学院”。通过一年多的准备,思创学院整合专业力量,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专家联手,结合陕煤实际,系统打造教学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大纲》,涵盖六大类22门课程。大纲将课堂学习与研讨交流四六开,首期70名学员已经毕业,4月8日,第二期正式开班。
“从汇报发言时的吞吞吐吐,到主持公司的业务推进会;从写作材料时的绞尽脑汁,到文思泉涌;从落实工作时的患得患失到对工作思路清晰、见解独到……”陕西煤业财务管理主管朱炜,也是思创学院首期学员。重树信念回归初心、思维格局扩展升级、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一系列的转变发生在首期毕业的70名学员中……
对能否进入学院学习,思创学院坚持严把“入口关”。在全集团进行了海选,经过基本条件审核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笔试、面试。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员的思辨能力、团队意识、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提升。
未来,思创学院将成为陕煤集团政策战略导向的“智囊团”和“策源地”,建成为具有双重功能的复合型企业大学,陕煤的企业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引才:五年内招聘万名优秀大学生加盟
近日,陕煤集团《重点骨干队伍和高端人才建设五年(2018-2022)行动计划》一出炉即引起广泛关注。这张规划未来陕煤的人才蓝图,描绘着转型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陕煤将按照进退有序、提升质量、保障持续的思路稳步推进人力资源发展,凸显陕煤未来五年的人才战略部署关键。
翻阅《行动计划》,“从2018年到2022年,采取校园招聘和社会化选聘的方式,为集团公司招录全日制一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院校毕业生1万人。”
《行动计划》中提出,重点任务是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急需紧缺的重点产业领域,培养一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招录80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2000名高技能人才;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大矿厂长、区队长和优秀班组长培养力度,实现包括500名矿厂长、500名区队长、1000名优秀班组长的“551”目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突出“高精尖端”导向,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推进符合集团产业发展的各类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同时,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集团党建和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到2020年,力争具有一本及以上学历的党建及经营管理员工达到80%以上,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万人计划还提出了对于新招录的各类应届毕业生,更加注重培育环节,通过派遣到基层锻炼,通过细化跟踪管理,加快人才培养与成长。对于高端人才及科研团队,更加突出长有所用,既看资历,更重实绩,加快企业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薪酬,在安家、落户、子女上学、社保缴纳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
按照陕煤集团官网公布的2018年毕业生需求计划,今年将招录高校毕业生2399名。从招聘条件来看,今年陕煤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和去年相比,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同时,学历要求明显提高,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占比增大,49个岗位明确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
不久前,陕煤集团校园专场招聘会已在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展开。(梅方义 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