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文苑
首页 » 员工天地 » 华中文苑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找寻青春答案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xqf       来源:      分享到:

在全国上下大力学习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按照公司的要求,利用周末时间到新华书店为全体党员选购十九大精神学习辅导书籍,在挑选书籍过程中,发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仅仅翻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于是立即决定买一本先睹为快。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将今年年初在学习时报上连载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汇编出版。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一部好书,最深厚的价值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真理之光,它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温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弘扬人们的浩然之气,能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给人们传递智慧、弘扬价值。《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书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的照片,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充满着大智大情大理,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一个问题,上山下乡这么苦,为什么总书记还说这是他宝贵的财富,直到我看到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心若有方向,必能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年轻时习近平正是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再糙的饭他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他也看得起”,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磨练了他不畏艰难、以苦为乐的品质,锻造了他平和淡定、从容不迫的气度,内心的平静才是真的平静,内心的淡然才是真的超脱,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写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内心宁静的地方就是家乡。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习近平鼓励青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在习总书记当梁家河的村支书期间,他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插队的7年,是苦干实干的7年,每一滴汗水和每一分付出,都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走在自己的青春路上,只需奋斗,不必回头。历史不能重复,伟人不可复制,但伟大的精神却能穿越时空,给人以面对艰险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给人以永恒的启发和滋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青年人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班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