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广东大用户直供电集中竞争撮合交易落幕, 交易规模为 140000 万千瓦时。最后成交结果显示,售电公司的策略惊人一致:报低价,吃掉全部电量!
在本次交易中,共成交14亿千瓦时,其中,售电公司12家报价,11家成交,成交电量11.609亿千瓦时,占总成交82.92%。其他用户79家报价,36家成交,成交率45.57%,成交不足一半。
其中,供应方:共有 37 家参与报价, 总申报电量为 174950 万千瓦时, 异常报价剔除量为 0 万千瓦时, 其中 32 家最终成交, 成交的供应方平均申报价差为 -494.120519 厘/千瓦时, 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 -461.1 厘/千瓦时, 最低成交申报价为 -500 厘/千瓦时。
需求方:共有 91 家参与报价, 总申报电量为 181474 万千瓦时, 其中 47 家最终成交, 成交的需求方平均申报价差 -13.004351 厘/千瓦时, 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 -2 厘/千瓦时, 最低成交申报价为 -29.6 厘/千瓦时。
全网总成交电量为140000 万千瓦时, 最终结算的平均价差为 -133.283393 厘/千瓦时。
延伸阅读:
北极星电力网曾报道,3月25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了2016年3月份集中竞争交易,竞价规模为105000万千瓦时,其中售电公司成交电量为68096万千瓦时。
本次交易中,共有36家发电企业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129767万千瓦时, 异常报价剔除量为0万千瓦时,其中29家最终成交,成交的发电企业平均申报价差为-429.023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240.3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为-500厘/千瓦时。
共有81家用电企业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112180万千瓦时,其中80家最终成交,成交的需求方平均申报价差-24.3973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0.1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为-38.4厘/千瓦时。
其中,售电公司9家参与,8家成交,成交电量为68096万千瓦时,成交的售电企业平均申报价差为-29.430厘/千瓦时,平均成交价差为151.4537厘/千瓦时。全网总成交电量为105000万千瓦时,最终结算的平均价差为-125.5537厘/千瓦时,交易过程由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现场监管。
前奏:广东明确售电公司参与直接交易
2016年3月22日,广东省经信委 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下发关于明确2016年售电公司参与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对售电公司参与竞争交易的电量规模做出规定:2016年,若月度竞争电量规模大于14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申报竞争电量不可超过当月竞争电量总规模的15%;若月度竞争电量规模小于等于14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申报竞争电量不可超过2.1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年度累计成交竞争电量的上限不能超过21亿千瓦时。
大局:能源局发文征求做好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的意见
3月24日,一份《关于征求做好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在朋友圈流传,签发部门为国家能源局。
文件强调,加速推进强调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培养市场主体。
文件还要求扩大直接交易电量规模,并且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2016年力争达到本地工业用电量的30%,2018年实现工业电量100%放开,2020年实现商业用电量全部放开。
同时,能源局还强调,积极培育售电公司,允许售电公司代理工商业用户参与市场交易,或提供售电服务。并且还为售电公司指明了商机:10千伏以下用户可通过售电公司参与直接交易,10千伏及以上用户则可直接与发电企业交易。
随着国家售电政策的落地在即,售电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市场极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