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门外汉要尝鲜!玩售电好比“盲人摸象”?
发布时间:2016-01-29     作者:yfg       来源:      分享到:

北极星配售电网讯:毋庸置疑,售电侧改革是本轮电改的最大焦点!随着售电市场放开而诞生的售电公司将在未来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三类售电主体(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独立的售电公司)将在接下来的改革进程中上演三足鼎立的大戏。

但是由于在电改之前,在售电侧电网公司是唯一的销售方,售电市场对于大多数新兴售电公司来讲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开展售电业务就如同“盲人摸象”,你无法掌握售点全貌,只能慢慢摸索售电公司的商业模式。

“门外汉”也踏足售电市场

据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先知先觉的资本已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上百家售电公司,山东、湖南、贵州、宁夏等省份的售电公司数量较多,其中不乏多家上市公司抢先布局。据知情人士透露,已进入全国电改试点的深圳、内蒙古、贵州、云南等省份,已开始计划放开售电许可。

传统的电力相关企业成立售电公司或不足为奇,但也有一些“门外汉”开始踏足售电市场。根据陕西省工商局的资料,目前陕西已经成立了四家民营售电公司,在这四家售电公司中,最早成立的陕西裕华售电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魏建辉,正是当地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西安裕华建设集团的总裁。

实际上,更多的售电公司还在陆续成立中。今年以来,福能股份、特变电工、爱康科技、内蒙华电、漳泽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将布局售电公司相关业务,这些企业遍布于发电、电力设备制造、仪表、光伏组件等多个行业。成立实体售电公司,都被这些上市公司认为是“抓住电改机遇,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成立的售电公司由于没有“售电牌照”,都没有开展实际的售电相关业务。在能源专家韩晓平看来,所谓的“售电牌照”实际上就是《供电营业许可证》。按照规定,由供电企业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管理部门发给《供电营业许可证》。

据介绍,售电侧改革的具体操作是,售电公司拟设门槛为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起,在电力输配电系统运行、电价和营销服务三个领域各有一名五年以上经验专业人员的要求等。初步统计,目前已成立的售电公司,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到10亿元不等。券商预计,本轮改革将释放红利千亿元级以上,到2020年全国电力市场初步建设完毕。

【售电公司如何参与市场交易?】

随着本轮电力体制改革6个配套文件的正式发布,售电侧改革作为本轮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毋庸置疑,随着售电测改革而诞生的售电公司将在未来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市场的基本方式?

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的基本方式,一方面作为市场交易主体,从电力批发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中购买电能量;另一方面,作为零售商,向中小电力用户出售电能量。在整个电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售电公司充当中小电力用户和电力批发市场之间的媒介,帮助中小电力用户避免直接面对电力批发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另外,售电公司代表中小用户参与电力批发市场,将中小用户的需求反映在电力批发市场的供需环境中。

中小电力用户的重要性

中小电力用户考虑到其用电需求规模和技术支持水平情况,一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参与电力批发市场。然而,能否在整个电力批发市场中反映中小用户的需求,对电力市场能否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化环境下,售电公司将成为中小电力用户的有效代表:

售电公司一方面通过各式各样的电力套餐,吸引中小用户(包括部分不愿意自己直接参与电力批发市场的大用户)成为自己的客户。例如,根据售电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购电偏好,制定出固定电价套餐(针对不愿接受价格波动风险的用户)、分时电价套餐(针对用电需求较为灵活的用户)、随发电燃料价格变化的电价套餐(针对用其他金融衍生品规避燃料波动风险的用户)、绿色能源套餐(针对愿意为环保多付出电费的用户)等等。

另一方面,通过对电价套餐和相应客户负荷预测,制定出自己参与批发市场的策略。例如,售电公司可以根据已经和自己签订合同的中小电力用户的数量,制定出自己在中长期双边合同市场、中长期期货/期权市场、现货市场中最优化的购电组合,以取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售电“蛋糕”大归大 你能分到多少?

电改配套文件落地之后,售电侧市场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社会资本也纷纷准备涌入市场,据分析,售电市场规模将达14458.97亿。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先知先觉的资本已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上百家售电公司,其中不乏多家上市公司抢先布局。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已进入全国电改试点的深圳、内蒙古、贵州、云南等省份,已开始计划放开售电许可。

而这,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因为电网垄断售电业务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

但是,在我们为新一轮电改已经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笔者认为,对于新电改的未来,我们目前还不能过分的乐观,未来的改革之路,注定依然是阻力重重、困难重重。

自1997年国电公司成立,我国的电力改革事业已经进行了18个年头。而这个过程可谓主要是一个“垄断”和“反垄断”(或“破垄断”)斗法的过程。

例如,截止到2011年,有关方面宣布电改基本完成“主辅分离”。

然而,事实又是什么?事实是——直到今天,部分地方供电企业仍然是其当初下属三产企业的“幕后掌柜”,明着已经剥离的三产企业,实际上形成了一些供电企业的“小金库”。

电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之后,只是“基本上”完成“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目标,而“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目标,至今并没有实质进展。

改革本身就是社会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电改也是一样。并且电改要分割的“蛋糕”更为具体,就是打破电力供电企业的行业垄断,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2014年曾有报道,内蒙古某贫困县供电公司当年3位领导、2位职工的月工资,都超过4万元。其中,工资最高的一位领导月缴存公积金达到15530.26元,一位普通员工月缴存公积金总数也在1.2万元以上,而当地公积金月缴存的平均水平不足1000元。

这就是行业垄断带来的巨大行业利益以及行业从业者的群体利益,而这些利益也成为电改最大的阻力。因而,“破垄断”的新电改,遭遇相关方面和利益群体的抵制,也就可想而知。

新一轮电改,虽然存在现实阻力,面临重重困难,但有了国家的决心、极具操作性的文件和众多配套细则文件的支持,即使过程辗转曲折,未来也必将取得巨大进展和成效。(中国产经新闻)

风险和挑战

第一:电改前的电力系统,输配售都由国家垄断,售电业务这一块是有巨大的空白,需要从零开始建立电力销售体系,而电网公司因为垄断不需要市场开拓,同样需要从零开始建立市场开发渠道,一切从零开始,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机遇,还需要过硬的技术和知识基础,才能够时刻跟上改革变动大潮。

第二:电力作为日常必需品,不仅需求大,而且涉及到的技术和硬件条件都较高,如果想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体系,那个投入的资产不容小觑,作为民营资本是否真的有这么大的能力?资金链是否真的能持续维持售电公司运营?对于大多数创业团队来说资金也是一巨大拦路虎。

第三:随着新电改进入关键期,欲从中抢占先机的公司也是摩拳擦掌,加速布局。售电公司必然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现在,全国多地成立售电公司,很多上市公司已成立了售电公司,积极进行售电侧的市场布局,如科陆电子、比亚迪、孚日股份、四方股份等民营上市公司积极运用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公司;而内蒙华电、桂东电力、粤电力、广州发展、申能股份、漳泽电力等发电公司也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售电公司,更有五大发电集团在后面虎视眈眈,地方电力也在摩拳擦掌,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全球电力资讯榜)

【电改、售电侧开放与能源互联网】

软银赛富的阎焱曾经说过:互联网的本质,从经济学上来讲,是打破中介,减少中介费用。其实这种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是从广义而非狭义的角度去理解的,而如果把这种视角观照于电力市场特别是售电侧的当下与未来,就能发现能源互联网在其中将会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机会。而从作用效果来看,又可以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效率)两个层面。

(一)能源互联网支撑电力市场化,并由此带来直接效益

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在交易中,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获利空间和价格博弈,而价格信号极其背后的供求关系波动越剧烈,频率越快,可能带来的直接效益就越高,且越容易构建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壁垒。在畅销书《高频交易员》中,高频交易机构为了缩短若干毫秒的信号传输时延,不惜花费巨资铺设光纤线路直通交易所,就是为了在别人交易之前抢先获得交易信息并利用这一百毫秒的信息不对称时间获取巨大的利益。

而电本身就是一种与时间密切变化相关商品,电能在输配电网络中以极高的速度进行传输,电能无法满足大规模存储经济性要求,需求侧波动非常频繁且剧烈,这些特征就决定了电能在生产、传输、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整套技术架构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之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技术体系是以满足高安全性为目标建设的,其经济性假设前提为价格与交易都是管制的。

随着电力市场化进展不断加深,电力交易逐步市场化,电价信号也将随之逐渐波动并不断在幅度加大,频度上加快,所以这对电力生产、运行调度、电力消费都带来新的技术需求,某种程度上这些需求都可以归纳到能源互联网的领域中。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售电商作为购电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售电商在电力市场中完全处于信息劣势,它不知道市场里的价格构成,也不知道哪些卖方在什么时段有什么价格,它也不知道电价变化的历史规则和趋势,更重要的是,它一旦报出了某个时段某个电量的采购需求,就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这个需求对没有调节手段的售电商来说就是刚性需求,只能接受场内的成交竞价,或者在场外谈判中等着被坐地起价。所以,对售电商来说,它为了更好的参与市场博弈,需要一定的技术筹码,这些筹码可能包括:

(1)在某些高峰时段具有分布式发电能力而减少采购量,这时售电商会根据高峰/尖峰电价和用电量来推算自己投资或者合作投资分布式发电设备(光伏、中小型热电联产、三联供)是否核算;

(2)投资各类储能设备,平抑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平滑负荷曲线以便获得更好的基础负荷长期采购价格;

(3)建设电力市场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软件接口获取交易信息,并对市场变化做出提前预判,形成交易策略以减少交易风险,当然更高一级的可以通过中长期合约、日前、日中、实时等不同级别的交易合约进行交易风险管理,通过最优化的交易策略获得最大收益;

(4)评估并建设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负荷进行精确分析和预测,并帮助用户(也是间接的帮助自己)优化用电曲线,在某些情况下通过销售电价鼓励甚至参与用户负荷的调节。

所有的这些技术筹码都是与能源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而且解决了能源互联网落地的最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技术应用带来收益,上述这些技术手段对售电商来说,都是可以通过电力交易行为获取更大收益的,如果这种投资收益率达到售电商要求,就被认为在技术经济性上是可行的。

(二)能源互联网提升能源效率

能源互联网提升能源效率所带来的是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想当的社会效益,但是电改带来的市场竞争,也会通过提升效率的需求,倒过来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和落地,比如售电公司为了提升客户粘性,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能效管理、投资节能和能效提升项目等一系列服务,并把投资收益打包到电价中形成套餐,这样就将大大降低之前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为头疼的收款风险。这些节能服务项目又能以“绿色、低碳”的名义为售电公司带来社会口碑,并且在未来碳交易市场成熟后,由售电公司或者其他专业服务公司进行碳资产开发和交易,带来直接的收益。

同时,售电公司为了提升直接经济效益而应用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如能耗监测、能效分析、资产监测、储能技术等,又在客观上为能源效率的提升带来技术支撑,比如通过有效的能耗能效分析,以及对用能设备、配电设备状态数据的分析,寻找不合理用能的情况,减少因设备保养不力导致能耗提高等等。(能源与环保)

【能源互联背景下售电侧商业模式】

随着去年新电改文件公布,配套细则落地,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深化,售电侧市场格局将得到重新架构。能源互联网背景下,融合互联网核心技术能提供用电服务的公司将更具备竞争力。疆亘资本研究员认为,能源互联网时代,能源行业商业模式更加精细化,智慧售电、数据互联成为售电公司主要发展路径。

售电侧企业核心工作为电力营销,提供电力服务。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为节约成本、抓住改革红利,售电侧须努力架构全新商业模式,构建新的营销体系。首先,利用互联网、智能电网、金融、大数据等优势,构建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售电平台,推行电力全方位营销;其次,售电侧市场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电力大数据的整合与管理,收集用户消费数据,预测电力用户需求将更加频繁和准确,同时,提供节能方案、能源合同管理等其他服务。售电侧商业模式更加贴近电力用户,形成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推动电网、能源互联网、物联网和金融网的融合。

目前,全国注册售电公司超过500家,其他企业也在陆续进入售电侧市场,售电侧市场呈现较高活跃度,竞争性加强。要想在未来不被淘汰出局,通过智慧售电节约信息成本,采用能源互联、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用户服务质量,才能抓住客户需求,成为未来售电市场赢家。

1、能源互联网交易机制与主要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相对于现状而言的。传统的能源电力行业,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负责全省的整体平衡,是一种集中式优化决策的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个体的能源供应者和用户,很难获取整个区域能源的信息,因此,分散化的决策困难很大,信息获取成本很高。同时,能源系统规模越大,相互关系越复杂,信息变化越快,获取整个系统全部信息的困难也越大,整体优化决策的效率降低。在这个背景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供应者和用户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为分散化交易提供了可能。因此我认为,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将由集中式的整体平衡,向分散化决策、帕累托最优的局部微平衡发展。

2、能源互联网交易机制特点和需求

基于上述趋势,我认为,能源互联网交易机制应该有以下七个特点:一是交易主体多元化;二是交易商品多样化;三是交易决策分散化;四是交易信息透明化;五是交易时间即时化;六是交易管理市场化;七是交易约束层次化。

3、能源互联网交易组织和运营

主要表现为八个特点:第一,交易组织多元化,竞争常态化;第二,用户能够在不同交易平台之间自由选择;第三,C2C交易将取代B2B、B2C成为重要的交易模式;第四,科学激励和合理引导下的自主决策是未来C2C的主要运营模式;第五,安全、方便、科学激励是交易组织和运营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第六,能源交易的运营需要与物理传输网络的运营相协调;第七,交易信用制度应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高度融合;第八,政府和管理部门需要对各种平台交易进行规范。

4、主要商业模式

根据现有研究,借鉴当前主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结合能源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可以初步构造集中模式、B2C模式、C2C模式、第三方模式和未来模式五类模式。

5、能源互联网与售电侧放开背景下相关主体应对策略

这是一个将能源互联网和新电改紧密结合的问题。“售电市场放开”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在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相关主体应当如何把握机遇、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我将从政府机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三个不同角度阐述和分析这个问题。

6、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机构面临的新挑战有三方面:

第一,全新的市场格局。一方面,售电市场放开后,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力系统各环节难以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简单划分。这也意味着市场不像以往可以通过各个环节的独立监管和调控来实现市场稳定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售电市场放开后,政府的职能作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市场的作用将会更加突显。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职能和措施来实现维持市场稳定、维护市场公平等目标,成为政府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二,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业务界面、主体属性等都趋于模糊化,有的主体甚至身负多个属性。这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三,其他的未知风险。对于能源互联网和售电侧改革等,虽然国外已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但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售电市场对于我国来说终归还是新鲜事物。在改革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未知的以及难以预见的风险。

针对以上挑战,我认为,政府机构在未来要重点做好监管、协调和预案三方面的工作。监管层面一是保证监管的高度。监管部门一定要够顶层,减少寻租空间;二是维持监管深度。监管规则要明确并详细,要能落地并有深度,杜绝监管真空;三是拓宽监管广度。监管部门要有监管的延伸性,不可各个环节都独立监管,造成脱节;四是强化监管效度。要明确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要兼顾好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的责权分工。政府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应积极做好市场的组织协调工作,构建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开发平台,维护市场的安全稳定和有序发展,保障市场公平公正。通过政府的协调职能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效果。政府对于改革存在的潜在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措施,同时还需形成一定的紧急应对方案,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防止因突发事件而造成市场的紊乱。

7、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电网企业面临的挑战有三方面:

第一,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包括市场化的售电公司、配售一体化公司会成为新的售电主体;另一方面,包括微网运营商、分布式发电商以及储能设备运营商也可能成为新兴的竞争主体。

第二,全新的供用电体系。电网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发—输—配—用”单向的B2C电力供给体系,更多“用—配—用”、“用—用”等C2C双向电力供给体系正在形成,能量交换途径更加多样化。

第三,电网企业还要面对多样化的用能需求。一是需求的综合化:不仅有用能需求,还有节能需求;不仅需要kWh,还需要负的kWh;不仅用电,还需要电、热、冷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二是需求主动化:用户可以依据价格信号主动向系统反映新的用能意愿。三是需求定制化:用户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程度更高,要求根据差异化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用能方案。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电网企业应推进“三二一”策略。首先是要融汇三种技术,包括储能、智能家居技术、还有需求侧资源调控技术;其次是要建立两个平台,即主动配电网平台和在线互动服务平台;最后,电网企业应该提供的不仅是用电方案,而应该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8、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发电企业面对的挑战同样有三方面:

第一,面对多样化的业务类型。一是从传统的发电上网转向发电、配电、售电及DSM等多样化业务;二是从满足系统负荷需求到满足用户多样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三是从单纯供能到能源流、信息流双向互通后的综合能源服务。

第二,面对多形态的市场格局。一方面是从传统的“发—输—配—用”单一供能体系转向“发—配—用”、“发—售—用”、“发—用”等多类型共存的供能体系;另一方面是从发电商之间的单一横向竞争转变为加入了发售用多环节的横纵向双维度竞争。

第三,发电企业还要面对多元化的新兴技术。一是从单一的发电技术转向多类型能源、信息协调互补技术;二是从传统集中式发电技术转向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电网技术和集中式发电技术相协调;三是从单侧随机波动控制技术转向供需双侧随机波动控制技术。

对于发电企业的挑战,建议发电企业应采用“三三三”策略。首先是要实现定位、角色和业务三个方面的转变;其次是要搭建多元能源发电协调控制平台、售电侧综合决策平以及在线互动服务平台;最后是要发展三类技术,包括多类型能源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技术、储能技术以及分布式发电技术,为未来实现“横向多元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提供技术支撑。

【售电侧推动市场化 能源互联网有望孕育新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为是互联网,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特征和理念。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散式合作共享精神。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概念,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单纯的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根本不同则在于其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架构本身的重大变革,使得能量的开放互联与交换分享可以跟互联网信息分享一样便捷,能源互联网中用户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

我们认为新电改将开启能源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散式合作共享精神,微网、分布式、电动汽车和储能受益,建议紧抓两大新机遇。

1配售电侧市场化,用户的深度参与孕育新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为是互联网,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特征和理念。1.能源互联网有着互联网一般连接的广泛性。用户从一个单独的设备,到一个家庭、一栋楼宇、一个园区都可以平等地连接到这个网络当中。2.能源互联网像互联网一样,核心都是用户思维,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平等参与。能源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能源消费者获得更大的话语权。3.能源互联网中能源和信息像互联网中的信息一般自由流动。依托能源互联网,可以形成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丰富的多元化服务,拉动上下游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园。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用户的定位。智能电网虽然将电力流和信息流高度融合,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定位没有改变,电力仍然是由传统生产者流向传统消费者。而能源互联网中用户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导致了能源互联网实现了能源和信息的双向自由流动。若采用互联网领域的概念来描述,智能电网是B2C,而能源互联网则是C2C。

开放互动式的能源互联网,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分散式合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能源互联网一改传统的能源配置模式,不再是垄断电力企业自上而下地集中式解决配置问题,而变革为让消费者也参与到能源生产消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所用电力来源,并且允许消费者不仅消费电力,还能利用自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生产电力,销售电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能源价值链。

高度智能通过广泛使用信息网络、广域测量、高速传感、高性能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各层网架和各个环节的高度智能化运行,自动预判、识别大多数故障和风险,具备故障自愈能力;通过信息实时交互支撑整个网络中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真正实现能源在各区域之间的高效配置。

售电牌照放开,开启万亿市场,用户侧孕育新商业模式。本次新电改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新增售电的放开。201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总量达5.5万亿度,对应的售电市场容量达几万亿。我们认为用户侧放开后将孕育多种新商业模式,能源和信息的流动从单向转向双向,系统运行从B2C转向C2C。

图8:从托管服务向高端增值服务延伸

2大数据应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潮流

能源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互联网理念对能源行业的根本性变革,而且也会随之产生爆炸式的信息数据。数据应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潮流。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从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重要的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对于能源互联网乃至全球能源互联网,资源、电网运行、用户等信息从原来的一个地区扩大到国家乃至全球范围,数据信息量猛增,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对于更好地管理和运行能源互联网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能源互联网所带来的用户参与度的大幅提升和数据信息的爆炸发展可以产生很多增值服务空间,比如对银行的贷款模型支撑,或者对投资用户的投资行为论证等等,而这些很可能才是能源互联网的真正入口所在。能源互联网将达成大数据背景下的超个体能源生产和使用分析。(案例德国Parstream平台)